查看原文
其他

重造红利,微信公众号正在努力避免自己重蹈微博的覆辙

深先生 深响 2018-09-20


本文要点:

· 微博的教训

· 为什么公众号正走向“衰落”?

· 微信公众号终于做对了哪些事情



作者 | 深先生


新浪微博副总裁曹增辉曾在混沌大学做过一个非常经典的演讲《新浪微博二次崛起的五大运营心得》。这次演讲复盘了微博为什么会在2013年经历重大危机,以及如何从这次危机中获得重生。


2009年-2013年,微博增长极快。但在2013-2014年,微博发展停滞,增速下降。而2014年之后,微博启动垂直化策略重新复苏。


曹增辉讲到微博复苏的一个总结和思考:微博作为一个内容消费社区,它的消费形态是,少部分人贡献内容或服务,大部分人消费内容/服务和产生互动。对于这种形态来说,对内容生产者的运营,其实是最核心的部分。


图片来自网络


微博的遭遇正发生在微信公众号上。


经历了极快的增长之后,微信公众号正面临滞涨的危机。根据新榜发布的中国微信500强月报,近一年来,500强流动性越来越低,换员率呈下降趋势;统计样本中,1/3的公众号连续蝉联500强,头部寡头优势显著。伴随着头部阵营的逐渐固化,另外一个无法忽略的现象是微信公众号的打开率正在降低,公众号的广告定价评估方式也从“万粉”为基本单位悄然变成了“千阅价”。


公众号衰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主题。用户注意力转移、公众号数量太多、利益过度集中于头部等问题都导致公众号的增长越来越难。而这又导致另一个问题:新增公众号越来越少,内容活力越来越低。


利益集中在“头部明星”身上,中腰部内容无利可图,于是公众号陷入到过去微博犯过的错误中:大量的内容在抽离,新的内容又无法补给。可供用户消费的内容丰富度和多元度都不够的时候,用户觉得,这个产品不好玩儿了。



这也和微信公众号的初心相违背。


微信公众号的Slogan是——再小的个体,也有自己的品牌。但几年高速增长之后,大家发现,妈的,那些赚到钱的大号都是机构,动辄几十人弄一个号,商务、活动、采编、设计、运营……甚至人力和财务一应俱全。


做好一个公众号的门槛越来越高。原本应当是小成本低门槛,结果现在被玩成了机构集团作战,这和最开始的初衷是相反的,也为衰落埋下伏笔。


越来越多的人在微信公众号这个产品上扮演阅读者的角色,而非生产者的角色。当你的用户都是消费者,内容的供需就会失衡,好内容出现的机率会大大降低,对用户的吸引力也会大大降低。


与此同时,利益分配太过集中于头部,中腰部原创作者收益太低则会导致原创内容质量失去信心,洗稿横行,真正优质作者的创作积极性越来越低,陷入恶性循环。


图片来自曹增辉演讲


后来,微博意识到了这个危机的关键所在——一个产品有没有机会度过高速发展期后的瓶颈阶段,发力成为一个高粘度的产品,其核心在中间层。


曹增辉在演讲中透露了为什么微博可以从2015年开始反转:“2013年遭遇瓶颈后,微博开始进行用户的下沉运营,开启了微博垂直化的开端。这一步决策拯救了微博。在那以前,微博阅读量排名靠前的领域只有明星、媒体、社会时政。其他领域不能说是零,但也接近。中小V为微博贡献了大量的内容,却没有形成品牌。因此,我们做的很大一个工作就是调整我们的运营方向和产品结构,扶持中小V的成长,让微博不再是大V独大的平台。”


事实上微信公众号正在做的事,和曹增辉的微博经验非常一致。


从微信公众号这几个月的频繁功能变化中,我们能感受到它的焦虑。有幸的是,在诸多改变中,有两件事情会让微信避免走上微博当年滞涨的老路:


第一是昨天公众号赞赏功能的升级,

第二是微信“看一看”。




昨天,微信公众号赞赏功能升级为“喜欢作者”,开启了赞赏的文章在原创文章底部有“喜欢作者”的入口,赞赏直接结算到作者的零钱账户。


这一功能一出,很多用户便表示“对于原创作者来说是一个好福利”“又让人燃起了写公众号的欲望”“突然想认真写公众号了”“一大波原创作者在赶来的路上”。


公众号的意图十分明显:


· “赞赏”变成“喜欢作者”,更加强调了作者的重要性;


· “喜欢作者”的小程序页面包含作者历史文章信息,这也就是说,在公众号体系之外,出现了新的作者体系;


· “作者”可以独立于“号”;


· 优质原创作者可以与手握流量的大号“愉快合作”,各取所需。


这样一来,内容生产力将再次被释放。


图片来自网络



而“看一看”则是另一个公众号流量二次分配的阵地。


在“看一看”里,算法和推荐机制给人们提供非常丰富的内容。很多人拿“看一看”和“今日头条”对标。不得不承认,在内容供需调配上,微信公众号做的就是不如今日头条。今日头条的信息流能帮助好内容找到更多读者,被更多读者阅读的好文又会被推荐给更更更多的读者。


“看一看”是微信打破公众号单一分发形式的机会,也是“私域”做到极致的公众号弥补自己“公域”流量短板的机会。而“看一看”也打破了公众号原来的订阅关系,大号的文章不一定会在朋友圈和“看一看”有更多的曝光,而没有粉丝的小号也有可能逆袭。


“微信订阅号呈现的是号的更新序列,凸显的是号。而微信往信息流改进,突出的是文章的更新序列,凸显文章。”


“微信之父”张小龙(图片来自网络)


总而言之,公众号正在为非头部、优质的个人原创作者制造新的红利期,考虑到头部的大利益,这个过程或许不会太明显,也不会太激进,更不会突然改版信息流彻底革掉头部的命,但趋势是有的。



本文系「深响」原创,

申请转载请添加主编微信:Deepecho001


点击下方文字,你还可以看:


范冰冰们的资本腾挪术:阴阳合同只是冰山一角

瑞幸,不幸

惊惶小程序

张一鸣的成功学

60款广场舞App全军覆没,大妈的钱为什么不好赚?

101小姐姐背后的女团生意 

万变不离其宗:所有的商业模式都离不开这张画布



长按二维码

聆听商业深处的声响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